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出处:《同元锡题琅琊寺》
唐 · 韦应物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适:恰好。郡邑:城镇。
喧:喧嚣。
三伏: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
热:炎热。
罅:缝隙。
洁:洁净。
天界事:形容花香如仙境般美好。
人间别:与人间不同的景象。
殿:宫殿。
岚岭:山岭。
明:明亮。
磴:石阶。
悬壑:悬崖深谷。
穷陟降:全程登高下低。
幽显:高低远近的地方。
披阅:遍览。
嵚骇:形容险峻。
风雨区:风大雨急的地方。
龙蛇穴:比喻隐秘之处。
情虚:心境空灵。
澹泊:淡泊名利。
尘妄灭:消除世俗的虚妄。
经世:治理社会。
道:道理。
无为:道家主张的顺应自然,不强求。
厌车辙:厌倦了世俗奔波的生活,车辙象征着人间的忙碌和纷扰。
翻译
刚刚离开繁华的都市,又逢这炎炎夏日的三伏天。山中景色清幽,石头缝隙间流淌着清凉的泉水。
花香仿佛来自天界,松竹之间展现出人间不同的景象。
宫殿仿佛占据了明亮的山岭,石阶悬挂在深邃的山谷边缘。
无论早晚,我尽情攀登,欣赏着高处低处的风景。
这里是风雨的领地,也可能是龙蛇藏身的洞穴。
心境空灵淡泊自然生,环境寂静,世俗的虚妄烟消云散。
治理世间难道不是一种道,无所作为难道不厌倦车马劳顿的生活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开篇“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两句,表达了诗人从闹市热夏中脱离出来,寻求自然之美的意愿。“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写出了山中的清幽与泉水的清冽,给人以凉爽之感。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两句,则通过对比鲜花的香气和松竹的独立,表达了自然景物超脱尘世、接近天界的意境。接着,“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描述了古寺建筑与山势相连,显示出一种险峻而又开阔的视野。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四字,描绘了夕阳西下、山谷中光线的变化,以及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则写出了山中的神秘气氛,以及对于自然界中隐藏着的生灵之所的想象。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心境的淡然与超脱,以及对世间纷扰的豁达态度。“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则进一步强调了一种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古寺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