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出处:《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
宋 · 梅尧臣
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
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
今朝甘自居穷巷,无恨墦间得醉归。
梨花半残意思少,客子渐老寻游非。
戢戢车徒九门盛,寥寥烟火万家微。
今朝甘自居穷巷,无恨墦间得醉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雨急:风雨很大。斜飘细湿:斜风细雨打湿。
春郊衣:春天郊外的衣物。
梨花半残:梨花凋零。
客子渐老:游子渐渐年老。
寻游非:不再寻找游玩的乐趣。
戢戢:形容车马众多。
九门盛:京城九门繁华。
寥寥烟火:稀疏的炊烟。
万家微:万家灯火稀疏。
甘自居穷巷:甘愿住在偏僻小巷。
墦间:坟墓间。
醉归:喝醉后归来。
翻译
连续一百五十天风雨交加,春郊的衣物都被斜风吹打湿透。梨花凋零剩下不多,我这游子也渐渐老去,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游玩。
京城车马喧嚣,九门热闹非凡,而烟火人家则显得稀疏冷清。
今天我心甘情愿居住在偏僻小巷,没有遗憾,只希望能醉醺醺地回到坟墓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描绘了春雨连绵、梨花凋零的时节,诗人寓居在偏僻小巷,内心感受颇为深沉。首句“一百五日风雨急”,写出了寒食节前后天气的恶劣,雨势猛烈,打湿了行人的衣物。接着,“梨花半残意思少”以梨花凋零象征春天的消逝和诗人内心的落寞,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对游玩的兴趣也逐渐减退。
“戢戢车徒九门盛”描绘了京城繁华的景象,车马众多,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寥寥烟火万家微”,意味着尽管城内人口众多,但烟火稀疏,显得冷清。最后两句“今朝甘自居穷巷,无恨墦间得醉归”表达了诗人选择在简陋之处过日子的安然心态,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在微醉中忘却烦恼,从坟墓间的哀愁中找到解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梨花、京城景象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豁达,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