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共会名何盛,篆隶同勤法转功
出处:《再逢英公有感》
宋 · 郭忠恕
伊余行止住飘蓬,与世乖违不可容。
青眼交知长忆念,白云踪迹又相逢。
风骚共会名何盛,篆隶同勤法转功。
□□羡师超彼岸,琉璃钵里看降龙。
青眼交知长忆念,白云踪迹又相逢。
风骚共会名何盛,篆隶同勤法转功。
□□羡师超彼岸,琉璃钵里看降龙。
拼音版原文
□□
注释
伊余:我。飘蓬:无根浮萍。
乖违:不合。
不可容:无法容身。
青眼:欣赏,喜爱。
交知:知己好友。
白云踪迹:飘忽不定的回忆。
风骚:才华。
共会:聚会。
篆隶:书法。
转功:日益精进。
羡师:羡慕老师。
彼岸:超脱尘世。
降龙:降服龙象(比喻困难或挑战)。
翻译
我如同无根浮萍般漂泊不定,与世俗格格不入无法容身。那些知己好友常在我心中怀念,如同白云飘过,再次相遇。
才华横溢的聚会何等热闹,共同研习书法技艺日益精进。
我羡慕老师能超脱尘世,于琉璃宝器中静观降服龙象之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画家郭忠恕的作品《再逢英公有感》,诗人以飘泊不定的生活为喻,表达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感受。"伊余行止住飘蓬"描绘了诗人的漂泊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与世乖违不可容"则揭示了他与世俗观念的冲突和不被接纳。
"青眼交知长忆念"表达了对知己的深深怀念,"白云踪迹又相逢"则寓意着与旧友重逢的惊喜。"风骚共会名何盛"暗指诗人与英公(未详具体人物,可能是位有名望的人)在文学上的交流,显示出他们的名声之盛。
"篆隶同勤法转功"表明诗人与英公在书法艺术上的共同追求和技艺精进。最后一句"□□羡师超彼岸,琉璃钵里看降龙"可能是对英公修行或艺术成就的赞美,暗示英公已达到某种超越世俗的境地,如佛家所说的彼岸,而诗人则羡慕他在艺术世界中如降龙般威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与英公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艺术造诣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