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全文

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

出处:《长蛇篇
明末清初 · 卢若腾
闻道海东之蛇百寻长,阿谁曾向蛇身量;蛇身伏藏不可见,来时但觉勃窣腥风飏
人马不能盈其吻,牛车安足碍其肮!铠甲剑矛诸铜铁,嚼之縻碎似兔獐。
遥传此语疑虚诞,取證前事亦寻常;君不见巴蛇瘗骨成邱冈,岳阳羿迹未销亡。
当时洞庭已有此异物,况于万古闭塞之夷荒;夷荒久作长蛇窟,技非神羿孰能伤。
天地不绝此种类,人来争之犯不祥;往往活葬长蛇腹,何不翩然还故乡!

鉴赏

这首明代末期至清代初年的诗歌《长蛇篇》是卢若腾所作,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巨大的海东之蛇。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蛇的长度和威力,说它能吞下人马,连坚固的铠甲剑矛也无法抵挡,仿佛易如嚼碎兔子和獐子。诗人质疑关于蛇的传说是否真实,但引用巴蛇和羿射九日的典故来证明此类异物并非无稽之谈。

诗中提到的岳阳等地曾有类似蛇的记载,暗示这种奇异生物在古代就存在于洞庭湖一带,甚至在偏远的夷荒之地也有其巢穴。诗人认为,既然蛇是天地间的一种生命,人类试图与之对抗会带来不幸,因此建议将这些长蛇放归它们原本的故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