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是谁留实相,鹅亡犹自见方池
出处:《蕺山戒珠寺寺王右军故居也》
宋 · 高翥
叶叶东风吹客衣,昌安寺里晚游时。
攲斜竹屋羲之宅,磨灭经幢率府碑。
佛化是谁留实相,鹅亡犹自见方池。
逢僧小作煎茶供,略问源流笑不知。
攲斜竹屋羲之宅,磨灭经幢率府碑。
佛化是谁留实相,鹅亡犹自见方池。
逢僧小作煎茶供,略问源流笑不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东风:春风。客衣:旅行者的衣服。
昌安寺:一处寺庙名。
羲之宅:指王羲之的住所,这里借代书法艺术。
经幢:佛教中的经文柱子。
率府碑:古代官署或官员的碑铭。
佛化:佛教教义的影响。
实相:佛教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
鹅亡:用典,可能指失去某种象征物。
方池:方形的池塘,常用于寺庙内。
煎茶:烹煮茶水。
源流: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翻译
东风轻轻吹过客人的衣裳,傍晚我在昌安寺里漫步。倾斜的竹屋仿佛王羲之的居所,古老的经幢和率府碑已磨损模糊。
佛法的教化谁留下了真实的形象,虽然鹅已经不在,方池依然可见。
遇见僧人,我小酌一杯茶,随意询问佛法渊源,他们笑着却不详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高翥在南宋时期的昌安寺游览,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首句“叶叶东风吹客衣”以春风轻拂,暗示着诗人独自游历的孤寂与远方的旅人身份。他来到寺内,时间已是傍晚,“昌安寺里晚游时”,营造出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接着,诗人漫步至“攲斜竹屋羲之宅”,这里的“羲之”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故居如今成为寺中一景,显得古朴而沧桑。“磨灭经幢率府碑”则写出岁月流转,石碑上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诗人对佛家教义有所感悟,“佛化是谁留实相”,暗示佛法虽无形却深入人心。他还提及“鹅亡犹自见方池”,意指即使王羲之喜爱的白鹅已逝,池塘依旧,引发他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诗人遇见僧人,小酌一杯煎茶,借此机会询问寺的历史渊源,然而僧人只是微笑,表示难以言尽,留下了一种神秘而深沉的韵味。整首诗通过描绘寺中的景象和与僧人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禅意生活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