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堆高,河底深
出处:《土堆高》
明 · 张弼
土堆高,河底深。
劳人力,快人心。
天公久旱泉胍涩,漕河寸水如寸金。
百万亿国赋自南北,百万亿行旅自北南。
若令河底塞,将何以为国。
安得甘雨应时来,土堆摊平种禾麦。
劳人力,快人心。
天公久旱泉胍涩,漕河寸水如寸金。
百万亿国赋自南北,百万亿行旅自北南。
若令河底塞,将何以为国。
安得甘雨应时来,土堆摊平种禾麦。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名为《土堆高》。诗中描绘了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中的辛勤付出与对自然的深切期盼。
首句“土堆高,河底深”以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劳动场景,土堆高耸,河底幽深,暗示着水利工程的艰巨性。接着“劳人力,快人心”表达了劳动人民虽辛勤劳作,但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感,因为他们的努力正逐步改变着自然环境,造福于民。
“天公久旱泉胍涩,漕河寸水如寸金”两句,通过对比干旱与水资源的珍贵,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久旱不雨使得泉水干涸,而漕河中的每一寸水都如同珍宝一般宝贵,凸显了水资源的稀缺与珍贵。
“百万亿国赋自南北,百万亿行旅自北南”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指出国家财富与人员流动的南北交流,强调了水利工程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
最后,“若令河底塞,将何以为国”提出假设,如果河底被堵塞,国家将如何维持和发展?这不仅是对水利工程重要性的强调,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安得甘雨应时来,土堆摊平种禾麦”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渴望,以及对土地平整后播种希望的期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向往,也是对社会和谐、人民生活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