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洗屐沧波曾亦足,杖藜名岳更何如全文

洗屐沧波曾亦足,杖藜名岳更何如

明 · 欧大任
东田社里是精庐,石上龙池一镜虚。
洗屐沧波曾亦足,杖藜名岳更何如
赤冈路引茅茨远,红板桥通橘柚疏。
自可双林修净土,为椷莲藏贝多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首句“东田社里是精庐”,点明了地点,一个位于东田社中的精致居所,暗示了此处的幽静与雅致。接着,“石上龙池一镜虚”一句,以“龙池”喻指清澈的水体,仿佛一面镜子,不仅描绘了水体的清澈,也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洗屐沧波曾亦足,杖藜名岳更何如”两句,通过“洗屐”和“杖藜”这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既肯定了眼前的体验,又提出了更高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探索。

“赤冈路引茅茨远,红板桥通橘柚疏”描绘了通往隐居之所的道路与沿途的景致,赤色的山冈与远处的茅屋,红色的木板桥与稀疏的橘柚树,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最后,“自可双林修净土,为椷莲藏贝多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与知识的追求,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既能修身养性,又能潜心于学问,达到心灵与智慧的双重提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