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
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
邻妇哭,哭声哀,儿郎未埋夫未回。
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
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
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惨景象,通过邻妇的哭诉,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的“邻妇”是一位失去亲人、生活陷入绝境的女性形象,她的哭声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人性的悲凉。
“哭声苦”,开篇即点明了邻妇内心的极度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绝望。接着,“一家十口今存五”,简短的数字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死离散。
“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通过邻妇的回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不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还拆散了家庭,让幸存者在失去至亲的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邻妇哭,哭声哀”,进一步强调了哭声的哀伤,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助和恐惧。接下来的描述,“儿郎未埋夫未回”,表现了战事的持续和混乱,使得死者无法得到安葬,生者也无法得知亲人的下落,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等待和不确定性之中。
“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这两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房屋被烧毁,农田荒芜,失去了耕作的希望,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凋敝。
最后,“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表达了邻妇的绝望,她所在的家庭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劳动力,门户冷清,预示着未来的艰难和无助。
“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这两句描绘了官府为了应对饥荒而紧急调运粮食的情景,虽然体现了政府对灾民的某种关注,但同时也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和应对灾难能力的有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邻妇的哭诉为线索,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战后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