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
出处:《薛子舒罢官久无所授端明得谢始换承务郎》
宋 · 叶适
男子行藏地,自求难问天。
空多贾谊学,突过马周年。
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
太平如致了,别造会昌船。
空多贾谊学,突过马周年。
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
太平如致了,别造会昌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男子:指男性。行藏:人的行为和隐藏之处,这里指人生道路。
地:地方,此处指个人生活。
天:自然界的天,也指命运或上天。
贾谊:西汉政治家,以才学著称。
学:学问。
突过:超过,突出。
马周年:唐朝官员马周,以政绩显著闻名。
京官:京城的官员。
趋:趋向,接近。
黼扆:古代帝王的屏风,代指皇帝。
太平:社会安定,国泰民安。
致了:达到,实现。
会昌船:会昌年间(唐武宗年号)的船只,象征盛世的标志。
翻译
男人的行止和居处,自己寻求难以问天意。空有贾谊般的学问,超越马周的成就。
希望在改任京官之后,常常接近皇帝的宝座前。
如果能实现天下太平,再建造一艘新的会昌船庆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离职后,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未来职责的渴望。"男子行藏地,自求难问天",表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自我寻求出路的决心。接下来的"空多贾谊学,突过马周年",则是对那些浮华虚夸之人的讽刺,以及自己希望迅速超越现状的愿望。
"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官职的向往和渴求,以及希望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最后的"太平如致了,别造会昌船",则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希望能够乘坐着和谐与繁荣的航船,开启新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期许,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丰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