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高堂绣佛前,繇来至孝自通禅
夫妻苦叶愁多水,母子甘瓜喜满田。
有道何妨为紫槿,无心不觉吐青莲。
清斋便可频来共,看尔承欢疏磬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顺与禅意的融合,以及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首句“白发高堂绣佛前”,描绘了家中长辈在佛前虔诚祈祷的情景,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对家庭的奉献,高堂则体现了长辈的地位和威严。绣佛前,既表达了对佛祖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家庭传统和信仰的传承。
“繇来至孝自通禅”一句,点明了孝顺与禅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孝顺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敬和照顾,更是一种内心的修为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通过至孝,人能够达到与禅学相通的境界,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接着,“夫妻苦叶愁多水,母子甘瓜喜满田”两句,通过对比夫妻间的忧愁和母子间的喜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夫妻间的苦叶愁多水,可能是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母子间的甘瓜喜满田,则象征着亲情带来的甜蜜和满足。这种情感的对比,凸显了家庭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有道何妨为紫槿,无心不觉吐青莲”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有道之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无心之人,即使在顺境中也不忘初心,自然地展现出生命的美好。紫槿和青莲在这里象征着不同状态下的生命之花,它们的绽放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成长和觉醒,也是对家庭和谐与幸福的象征。
最后,“清斋便可频来共,看尔承欢疏磬边”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陈献孟一家共享清静的生活,共同体验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承欢”不仅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也包含了整个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通过频繁的相聚和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和谐的家庭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孝顺、禅学、亲情以及个人成长之间的深刻关联,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