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倚春风暖,轻袍犯雪来
出处:《依韵和师直仲春雪中马上》
宋 · 梅尧臣
自倚春风暖,轻袍犯雪来。
过塘迷绿水,拂树杂芳梅。
山蔽峰难辨,樵通径易开。
野行方有味,缓辔不须催。
过塘迷绿水,拂树杂芳梅。
山蔽峰难辨,樵通径易开。
野行方有味,缓辔不须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自:自己。倚:依靠。
春风:温暖的春风。
轻袍:轻薄的袍子。
犯雪:踏雪而行。
过塘:走过池塘。
迷:迷惑。
绿水:碧绿的池水。
拂树:拂过树木。
杂芳梅:梅花的香气。
山蔽:山峦遮挡。
峰难辨:难以分辨峰顶。
樵:樵夫。
径易开:路径清晰可见。
野行:野外漫步。
有味:有趣味。
缓辔:慢慢骑行。
催:催促。
翻译
我独自享受着温暖的春风,穿着轻薄的袍子踏入飘雪之地。走过池塘,被翠绿的水色所迷惑,梅花的香气在树枝间缭绕。
山峦重叠,难以分辨峰顶,但樵夫走过的路径却清晰可见。
野外漫步正有乐趣,无需急促,慢慢骑行即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师直仲春雪中马上》,描绘了诗人骑马在初春雪后出行的情景。首句“自倚春风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温暖气息的自信与惬意,他身着轻袍,冒雪前行。接下来的“过塘迷绿水”写他在积雪覆盖的池塘边,被碧绿的池水所吸引,视线被美景所迷。诗人漫步经过树林,“拂树杂芳梅”,梅花的芬芳与白雪相映成趣。
“山蔽峰难辨”描绘了雪后山峦朦胧,峰峦难以分辨的景象,增添了神秘感。而“樵通径易开”则暗示道路虽然被雪覆盖,但樵夫开辟的小径依然清晰可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野行方有味,缓辔不须催”,诗人强调在这样的野外行程中,慢慢骑行更显得趣味盎然,无需急躁,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雪中的景色,以及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展现了宋诗清新淡雅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