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
出处:《尝荼?酒》
宋 · 杨万里
月中露下摘荼糜,泻酒银瓶花倒垂。
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
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
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
注释
月中:指月亮。露:露水。
荼糜:古代植物名,类似草莓。
泻:倾倒。
银瓶:古代的银制酒壶。
花倒垂:花朵倒挂在酒壶上。
花香薰酒骨:让花香渗透到酒里。
玉醴:美酒。
琼肌:洁白如玉的肌肤。
堕我无何有:使我陷入虚无或忘我状态。
百罚:许多惩罚。
不辞:不拒绝。
敕赐:皇帝的恩赐。
深之能几许:深不可测的程度。
野人:乡野之人,谦称自己。
中之:中奖,这里指得到恩赐。
翻译
月光下采摘着荼糜花,酒倒入银瓶中,花儿倒挂着。如果想让花香融入酒中,别让玉液沾湿了肌肤。
即使一杯酒让我陷入虚无,我也知道你会接受无数的罚饮。
皇上的恩赐深不可测,但你这乡野之人偶尔也会中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饮酒的画面,诗人在月光下品尝自制的荼糜酒。"泻酒银瓶花倒垂"一句生动地展现了酒水与自然之美的交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精致生活情趣。
"若要花香薰酒骨,莫教玉醴湿琼肌"则表达了一种对纯净美好的追求和珍惜。这里的“花香”与“玉醴”、“琼肌”形成鲜明对比,既强调了诗人对味觉享受的高标准,也映射出其审美情趣之高洁。
"一杯堕我无何有,百罚知君亦不辞"这两句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放旷的情怀。诗人似乎在用酒精洗涤尘封的俗虑,即便是面对“百罚”也毫不畏惧。
最后,"敕赐深之能几许,野人时复一中之"则是对友情的一种颂扬和期待。诗人渴望得到朋友之间真挚情谊的滋润,就像期待着那“敕赐深之”一般难以衡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日常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享受独自时光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情操和纯粹友谊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