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
出处:《昨方为桑麦说苦今日忽喜得雨》
宋 · 陈著
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
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
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
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
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对农事的直接影响,以及农民对此的复杂情感。首句“连日南风雨不成,今朝忽有洗檐声”以对比手法开篇,前句描述连续多日的南风并未带来雨水,后句则突显今晨雨水突然降临的情景,通过“洗檐声”这一细节,生动展现了雨水的清新与洗涤之力。
接着,“春膏唤起地元气,仁脉流行天本情”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雨比作滋养大地的膏脂,唤醒了土地的生命力,同时表达了天意的仁慈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不仅赞美了雨水的宝贵,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桑妇惊传二叶迸,田翁痴望两歧生”描绘了农人在雨水中的反应。桑妇因二叶的生长而惊喜,田翁则痴痴地期待着两歧(即稻穗)的丰收景象。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反应,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依赖。
最后,“穷阎系命皆蚕麦,最是难供急急征”点明了雨水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在农村,蚕麦是主要的经济来源,雨水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面对即将到来的征税,雨水的到来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希望,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水与农事、农民生活的紧密联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