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幼妇惭前作,愚公定别称全文

幼妇惭前作,愚公定别称

宋末元初 · 方回
昔可今恶可,人能我不能。
已无换马妾,惟有打门僧。
幼妇惭前作,愚公定别称
少狂老方悔,焉用一科登。

注释

昔:从前。
可:好。
今:现在。
恶:不好。
人:别人。
能:能。
我:我。
不:不。
换:替换。
马妾:侍妾。
惟有:只有。
打门僧:敲门的和尚。
幼妇:年轻的妻子。
惭:羞愧。
前作:之前的作为。
愚公:愚公(典故,指坚韧不拔的人)。
别称:名声。
少狂:年轻时狂妄。
老:年老。
方:才。
悔:后悔。
焉:何必。
用:需要。
一科:一次科举考试。
登:登科(科举及第)。

翻译

从前的事现在看来不好,别人能做到的我却做不到。
已经没有可以替换的侍妾,只剩下敲门的和尚。
年轻的妻子对之前的作为感到羞愧,愚公的名声也因此确定。
年轻时狂妄无知,如今才后悔,何必非要通过科举考试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至后承元煇见和复次韵书病中近况十首》(其三)。诗中的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自嘲。

“昔可今恶可”一句,直接点出过去可以接受的生活现状,与现在相比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紧接着,“人能我不能”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无力感,与他人相比,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改变现状。

“已无换马妾,惟有打门僧”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生活画面。古代换马妾通常指的是边塞地区将女儿作为抵押来换取军用的战马,这里说“已无”,意味着连这种可能性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寺庙中的僧人敲击门环的声音,凸显出一种贫穷与孤独的氛围。

“幼妇惭前作”一句,表达了诗中所谓“幼妇”的对于过去行为的羞愧与反思。接下来的“愚公定别称”,则可能是指诗人对自己的评价,或是一种自嘲,暗示自己曾经的作为或许太过于年轻气盛。

最后,“少狂老方悔”一句,展现了从年轻时的冲动到老年的反思与悔恨。"焉用一科登"则可能是指诗人对自己的学识和才艺的一种自信,但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也只能是一种无奈的自慰。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传达了诗人面对困顿现实的无力感与深刻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