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应两岸当时柳,能到春来尚可怜
出处:《和张仲通忆钟陵二首 其一》
宋 · 王安石
一梦章江已十年,故人重见想皤然。
祇应两岸当时柳,能到春来尚可怜。
祇应两岸当时柳,能到春来尚可怜。
注释
一梦:一个梦。章江:地名,可能指某个有特殊意义的江河。
已:已经。
十年:过去的十年。
故人:老朋友。
重见:再次相见。
想:猜想。
皤然:形容头发、须发斑白的样子。
祇应:只应该。
两岸:江的两边。
当时:过去的时候。
柳:柳树。
能:能够。
到:来到。
春来:春天来临。
尚:还。
可怜:可爱,引申为让人怀念。
翻译
我做了一个关于章江的梦已经过去了十年,再次见到老朋友想必他们已头发花白。只有那江边的柳树,还能记得当时的模样,每当春天来临,它们依然显得那么可爱。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和张仲通忆钟陵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一梦章江已十年,故人重见想皤然。"
这两句通过“一梦”来形容时光飞逝,如同做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梦,醒来后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诗人与旧友重逢,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朋友的思念。
"祇应两岸当时柳,能到春来尚可怜。"
这两句则描绘了十年前与现在自然景观的对比。“祇应”表明诗人所关注的是那段历史,而“两岸当时柳”则是对过去美好场景的追忆。最后,“能到春来尚可怜”透露出即便是那些依旧存在的柳树,在春天到来之际,也令人感到一丝哀伤,因为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和朋友情谊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友情、时光易逝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其独到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个人情感和宇宙变化的敏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