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出处:《何楷读书堂》
元末明初 · 张羽
整棹泛澄湖,春物畅我怀。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澄湖,欣赏春景,感叹自然与历史的变迁。他追忆晋代高人的隐居之地,读书堂如今只剩下遗迹,山僧仍在依傍胜迹建寺。诗人感慨人事动荡,连寺庙也未能幸免,揭示出兴衰无常的道理,令人惋惜。清风吹过山岩,松涛阵阵,仿佛高人的遗风犹在。然而,眼前只见荒草,无法寻觅到昔日的风采,诗人只能举杯凭吊,表达对才子的怀念和自己的惆怅之情。整体上,此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