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出处:《丙寅岁寄潘归仁》
唐 · 齐己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
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
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土:指广阔的大地,这里代指国家全境。荒墟:荒凉的废墟。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杀害馀:杀戮之后剩余的景象。
更须:还需要。
忧去国:忧虑离开自己的国家,流亡在外。
未可:不可以。
守贫居:坚守在贫困的居所。
康泰:健康安宁。
终来在:最终会到来。
编联:连续不断,这里比喻希望和联系。
莫破除:不要断绝或放弃。
他年:未来的某一天。
知己:了解自己、情谊深切的朋友。
无耻:不顾羞愧,这里指坦诚相待。
报襜褕:襜褕指古时一种较长的单衣,这里借指倾诉或报答,全句意为不顾一切地表达感激之情。
翻译
天下皆成废墟,战争杀戮之后的惨状。还需忧虑流离失所,无法安于贫穷的生活。
安康终究会来临,不要放弃希望的联系。
他日若遇到知心人,不顾羞耻地倾诉衷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导致的荒废与贫困景象,并流露出对未来和平安稳生活的渴望。开篇“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两句,生动地描述了战乱后的萧瑟景象,“九土”指代广阔的大地,而“干戈”则是古代战争中的兵器,这里用来形容战火带来的毁灭和死亡的阴影。“更须忧去国,未可守贫居”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国家、家园的忧虑以及对现状无法久留的无奈。
接着,“康泰终来在,编联莫破除”两句,寄托着对未来和平安宁生活的期待。这里“康泰”意指太平盛世,而“编联”则是比喻诗人心中的愿望不被打断。“他年遇知己,无耻报襜褕”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能遇到理解和帮助自己的知音,并且能够无愧疚地回报他们的恩惠。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贫困与安宁,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