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
出处:《题宝林山禅院》
唐 · 方干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
岩中古井虽通海,窟里阴云不上天。
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岩中古井虽通海,窟里阴云不上天。
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捧:山峦如同双手托举。亭台郭:亭台楼阁与城郭。
绕山:环绕着山体。
遥盘:远处曲折盘旋。
苍翠:形容山色深绿而有光泽。
岩中古井:岩石缝隙中的古老水井。
通海:传说能与海洋相通。
窟里:洞穴之中。
阴云不上天:阴暗的云气不升至天空。
罗列众星:像星星一样排列众多。
依木末:依靠在树梢的末端。
周回万室:四周围绕着成千上万的房屋。
檐前:屋檐的前面。
我来:我此次前来。
可要:是否应当。
归禅老:回归修禅的老年人生活。
一寸寒灰:比喻心境冷淡或失望至极。
已达玄:已经领悟了深奥的道理。
翻译
山峦托起亭台城郭环绕山间,远远曲折的青翠一路延伸到山顶。岩石中的古井据说能通到海,而洞窟里的阴云却上不了天。
星星点点如罗列的群星依傍在树梢旁,万千屋舍围绕在屋檐前。
我来这里是否应归于修禅的老年生活,心中的一点寒灰似乎已悟透了玄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中禅院景象,通过对亭台、山势、古井、阴云、星光和人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世界。诗人似乎在赞美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山脉蜿蜒,亭台建筑紧贴着山势,绿意盎然直达山顶。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禅院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古井虽小,却能通往大海,寓意深远,但窟中的阴云却始终难以触及天际,这可能暗示了人世间的种种限制。
星光点缀在树梢之末,万户千家都在屋檐之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凸显出禅院周围的繁华与宁静的对比。诗中“我来可要归禅老”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向往,而“一寸寒灰已达玄”则透露出一种对于尘世的超脱和对禅定境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