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
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
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
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
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
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
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
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徵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
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地方官员对待客人的盛情和对茶的重视,以及他对百姓的关怀。开篇即写“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表明官员对待远方来访之宾客的珍贵与尊重。随后,“春风三月贡茶时,尽逐红旌到山里”描绘了春季茶叶采摘和运送的情景,显示出对品质的追求。
“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则是描述早晨太阳照耀下,官府大门打开,开始焙制茶叶,而茶叶以新的形态呈现。接着,“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写出了官府对茶叶质量的严格把关和紧迫的时间要求。
“朝饥暮匐谁兴哀,喧阗竞纳不盈掬”表现了人们对于新鲜茶叶的渴望和争相购买的情景。诗中还描述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热闹场面,“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轰如雷”,以及“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则是对完成后的茶叶的赞美和它被送往皇帝以及众多人等待品尝的情形。
接下来的内容展示了官员对于百姓疾苦的关怀,“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表达了官员急于了解民情和准备节庆的紧迫感。而“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则是对官员愿意听取意见和建议的赞誉。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就焙尝茶坐诸客”通过对比皇宫中的奢侈生活与官员为民请命的形象,强调了官员的仁心和责任感。诗末,“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金丝宴馔随经过”等句,则是对茶香和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官员与宾客共享欢乐时光的情景。
最后,“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徵绮罗。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表达了官员对待茶事的不懈追求和忧虑,以及宾客之间的情谊深厚。而“吴民吴民莫憔悴,使君作相期苏尔”则是对官员和百姓关系的肯定,希望官员能够继续关心民众,带领他们走向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茶叶制作、贡奉以及与宾客共享的情景描写,展现了唐代地方官员的一种理想形象:既有文学情怀,又关心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