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出处:《挽琳荆山上人》
元末明初 · 叶颙
大德庚子春,生我及此公。
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
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
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
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
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
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
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
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
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
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
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
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
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
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
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
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
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
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
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同庚复同道,同游金芙蓉。
穷途事多违,志愿始不同。
公葺芰荷衣,长啸栖丹峰。
赋诗杂风骚,屈宋或可宗。
字画尤俊健,下笔侪王钟。
颠张与醉素,岂敢称书工。
从容笑语间,已足惊儿童。
况负此二长,尽可开盲聋。
奈何知者寡,栖栖叹无逢。
我抱七尺躯,混迹尘埃中。
开口谈世事,吐气如长虹。
性僻多忤物,世俗似不容。
拂衣青山下,浩歌乐无穷。
长琴弹夜月,短笛吹天风。
无可无不可,岂复忧穷通。
公今已下世,年寿胡不丰。
我老天地里,岿然成一翁。
平生袜线才,愧乏补报功。
同生不同归,又复异始终。
出处了莫齐,叹息天宇空。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叶颙悼念琳荆山人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中以“大德庚子春”起笔,回忆两人同年同道的缘分,以及共同游历金芙蓉的经历。然而命运多舛,志向各异,琳荆山人选择隐逸,修葺菱荷衣,啸聚丹峰,其诗才如同屈原宋玉般卓越,书法技艺更是与王钟比肩。
诗人感叹知音难觅,自己虽有才情,却混迹尘世,性情孤僻,不被世俗接纳。他选择在青山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弹琴吹笛,超脱于世事纷扰。对于琳荆山人的早逝,诗人深感惋惜,自谦未能回报他的厚谊,同时也感慨人生出处的不一致,最终只能在叹息中结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比两人的人生轨迹,展现了对逝者高尚品格和艺术才华的敬仰,以及对自己未能与之共度余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