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窥船千里镜,定路一盘针全文

窥船千里镜,定路一盘针

出处:《澳门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月飘洋候,辞沙肉米沉。
窥船千里镜,定路一盘针
鬼哭三沙惨,鱼飞十里阴。
夜来咸火满,朵朵上衣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时节,澳门海域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壮阔与神秘。

“五月飘洋候”,开篇点出时间与地点,五月是航海的好时节,洋面上风平浪静,适宜远航。“辞沙肉米沉”则暗示了船只离开陆地,远离熟悉的环境,踏上未知的旅程,携带的食物逐渐减少,预示着旅途的艰辛。

“窥船千里镜,定路一盘针”,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航海者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方向的情景。千里镜象征着望远镜,帮助航海者瞭望远方;而“一盘针”则是指南针,指引着正确的航向。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航海技术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智慧。

“鬼哭三沙惨,鱼飞十里阴”,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反应,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略带恐怖的氛围。三沙之地,可能指的是海上的一种特定区域,这里风声凄厉,仿佛连鬼魂都在哭泣;而远处的海面,鱼群在阴暗中飞舞,增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这样的描写,既表现了海洋的广阔无垠,也暗示了航行中的孤独与挑战。

“夜来咸火满,朵朵上衣襟。”最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咸火,可能是指海上的雾气或水汽,在夜晚显得格外浓重,仿佛朵朵火焰般覆盖了整个海面,直至飘散到衣襟之上。这一场景既美丽又神秘,同时也提醒着航海者,即使在最宁静的夜晚,也需保持警惕,因为大海总是充满未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上航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航海者面对自然的勇敢与智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