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出处:《赠青潍将谢承制》
宋 · 苏轼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青潍将谢承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武将谢承制的赞赏和期许。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这两句表达了对君主意志的肯定,认为天子有意铸造虎符,以示军权的重要性。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的重视。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这里描写的是武将谢承制被授予指挥三十六营、统领五千士兵的情景,显示了他在军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影响力。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这两句通过历史的例子来强调文武兼备的重要性。在古代中国,周文王、汉高祖刘邦都是以文治天下而著称的君主,同时也都有着出色的武功和军事才能。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谢承制个人修养的赞赏,认为他既精通文学又擅长武艺,不需要像古代著名兵法家孙武和吴起那样专门研习军事理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引用和对当时将领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于文武兼备的理想,以及对于强大中央集权和军事力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