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询耆旧间,太半归山丘
冥鸿难借问,江鲤多沈浮。
心因梦想去,迹为山川留。
叔趋丹凤阙,身向卧龙洲。
邂逅入关马,同时解辔鞦。
别后事万端,向来身百忧。
咨嗟旧田园,恸哭新松楸。
稍询耆旧间,太半归山丘。
小儿携妇子,襁褓皆裹头。
青灯照逆旅,呼酒濯乱愁。
破啼为笑语,霜夜尽更筹。
岁寒叔旧节,况又高春秋。
老松心更槩,绿竹气和柔。
言如不出口,体若不胜裘。
德音润九里,政事无全牛。
诗成戏笔墨,清甚韦苏州。
篆籀有志气,当于古人求。
自悲闻道晚,涉世如虚舟。
虽无触物意,傥亦遭骂咻。
稍窥性命学,未穷言行尤。
息心待自信,渺如大河流。
堤防小不密,一决败数州。
安得心服礼,不见为疮疣。
荆鸡变化材,鹄卵滞阴幽。
愿因啄抱力,浩荡碧云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七冬夏:指长时间的分离。冥鸿:比喻远方的人或难以寻觅的事物。
江鲤:江中的鲤鱼,象征命运起伏。
丹凤阙:皇宫,代指朝廷。
卧龙洲:隐居之地,比喻叔父的选择。
逆旅:旅馆,寓居他乡。
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
篆籀:古代的文字风格。
虚舟:比喻人生无定,随波逐流。
疮疣:比喻缺点或问题。
荆鸡:比喻从低微到显贵的变化。
浩荡碧云游:形容自由自在地飞翔。
翻译
分别已过七个冬夏,书信往来都靠邮寄。难以寻问天边鸿雁,江中鲤鱼沉浮不定。
心随梦境飘荡,足迹却留在山水之间。
叔父向往皇宫,我则前往卧龙之地。
偶然相遇过关马,一同卸下缰绳放松。
离别后诸多变故,往昔忧虑堆积如山。
感叹旧日田园,痛哭新栽的松楸。
略问老人往事,大多已埋骨山丘。
孩童牵着妻儿,包裹在怀中。
青灯照旅馆,借酒洗去烦忧。
哭泣变为笑声,霜夜直到更鼓声消。
叔父坚守旧节,年岁越高越显风华。
老松坚韧,绿竹气息柔和。
言语虽未出口,身体却似承受不住严寒。
美德如甘霖润泽千里,政务无一丝遗漏。
诗作游戏笔墨,清雅如同韦苏州的诗。
篆籀书法充满志气,应向古人学习。
自叹领悟道理太迟,人生如虚舟漂泊。
虽无触景生情,也可能遭受责骂。
略知生命之理,言行之道还未穷尽。
静心等待自我认知,如大河般广阔。
堤坝稍有疏漏,一旦决口将毁数州。
如何能心悦诚服,不被视为缺陷。
如同荆鸡化为凤凰,天鹅蛋困于阴暗。
愿借啄食之力,翱翔碧空无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都下喜见八叔父》,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以及对亲友现状的感慨。首联“一别七冬夏,几书通置邮”描绘了两人长时间的分离,通信稀疏的情景。中间两联“冥鸿难借问,江鲤多沈浮”以鸿雁和鲤鱼比喻亲友的行踪不定,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变迁。“心因梦想去,迹为山川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叔父的思念和叔父足迹所留下的山水印记。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叔父的仕途和家庭情况,“叔趋丹凤阙,身向卧龙洲”象征叔父追求仕途,而“邂逅入关马,同时解辔鞦”则写出了重逢的惊喜。然而,诗人也感叹世事无常,“别后事万端,向来身百忧”,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中还提到“稍询耆旧间,太半归山丘”,揭示了亲友的离世,令人感伤。诗人以“青灯照逆旅,呼酒濯乱愁”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而“言如不出口,体若不胜裘”则表达了叔父的衰老和生活的艰难。黄庭坚赞美叔父的品德和政绩,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
最后,诗人以“息心待自信,渺如大河流”表达出淡泊名利的心境,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他希望叔父能保持本真,不受外界干扰,就像荆鸡变化、鹄卵成长一样,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