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
出处:《山中遣闷 其三》
清末民国初 · 陈肇兴
寂寞过端午,流离又异乡。
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
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
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
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
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
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感到孤独和漂泊。"寂寞过端午,流离又异乡",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端午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他却独自在外,倍感寂寥。
接着,"一家悬虎口,百折走羊肠",以生动的比喻形容处境险恶,如同在虎口逃生,道路曲折艰难,暗示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报国心犹壮,依人气不扬",诗人虽然内心充满报效国家的热情,但现实的压抑使得他的情绪低落,无法张扬。
最后两句"那堪凭北望,烽火接天茫",诗人遥望北方,烽火连天,一片迷茫,寓言战乱动荡,表达了对家乡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悲凉的诗,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