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岂论天堑险,开邦正喜地图平
出处:《舟至大胜关》
明 · 胡奎
大胜关前津吏迎,南风猎猎动高旌。
鱼龙水底寒无梦,鸡犬山中夜不惊。
在德岂论天堑险,开邦正喜地图平。
一钩月挂西南树,卧听篙师欸乃声。
鱼龙水底寒无梦,鸡犬山中夜不惊。
在德岂论天堑险,开邦正喜地图平。
一钩月挂西南树,卧听篙师欸乃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舟行至大胜关时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大胜关前津吏迎”,以动态的场景拉开画卷,津吏的迎接不仅展现了地方官府的热情,也暗示了大胜关作为重要关隘的历史地位。接着,“南风猎猎动高旌”一句,通过南风的吹拂和旌旗的飘扬,营造出一种豪迈与壮阔的氛围。
“鱼龙水底寒无梦,鸡犬山中夜不惊”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状态联系起来,通过鱼龙无梦、鸡犬不惊的宁静景象,反衬出大胜关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安宁。这种和谐不仅是自然界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处的象征。
“在德岂论天堑险,开邦正喜地图平”则表达了对德政的推崇和对国家统一的喜悦。这两句诗强调了道德与治理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地理上的险峻,更在于人心的安定与国家的统一。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钩月挂西南树,卧听篙师欸乃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一轮新月挂在树梢,夜晚的宁静与篙师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美。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大胜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蕴含着对道德、和谐与统一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