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
出处:《三月初五日先秘阁忌》
宋 · 马廷鸾
鸟啼花落暮春天,一遇斯晨一泫然。
旧业岂无书可读,遗言犹有石堪传。
孝思不碍飞遐想,忠愤何由竭报缘。
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
旧业岂无书可读,遗言犹有石堪传。
孝思不碍飞遐想,忠愤何由竭报缘。
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暮春天:春季末期。斯晨:这个早晨。
遗言:死者留下的训诫或遗嘱。
遐想:远大的理想或想象。
庙社: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
缨绂: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官职。
陈编:古代典籍或历史记录。
翻译
春日傍晚鸟儿鸣叫花儿凋零,每当此时我心悲痛泪流不止。家中旧业难道没有书籍可供研读,先人的遗训也能通过石碑流传。
孝心与远大理想并不冲突,但如何才能完全报答恩情却难以言表。
庙堂祭祀的仪式已如同官职一样消失,只有对尧帝的敬仰永存于史册之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春末之际的凄凉情景。开篇“鸟啼花落暮春天,一遇斯晨一泫然”两句,通过鸟鸣和花瓣的坠落,表现出暮春时节的孤寂与短暂。诗人在这个季节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旧业岂无书可读,遗言犹有石堪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事迹和先贤遗训的怀念与追思。这里的“旧业”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功绩或文化遗产,而“遗言”则是前人的教诲,这些都是通过书籍和碑刻等形式得以传承。
“孝思不碍飞遐想,忠愤何由竭报缘”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孝思与忠愤。尽管身处困境,但他的孝心和忠诚之情却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依然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
最后,“庙社已同缨绂尽,尊尧千古忆陈编”两句,诗人眼中的庙宇与社稷已经变得残破不堪,而对于远古的尧舜时代,却依然怀有深深的敬意。这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历史遗产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