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然拄杖能行令,不到丰干放过渠
出处:《天台三圣图赞》
宋 · 释绍昙
满地埃尘弗扫除,无端商校泼文书。
灼然拄杖能行令,不到丰干放过渠。
灼然拄杖能行令,不到丰干放过渠。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天台三圣图赞》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式的叙述,展现了对修行与悟道的深刻理解。
首句“满地埃尘弗扫除”,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路上的障碍与烦恼如同满地的灰尘,无法轻易清除。这既是对外在世界的描述,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暗示了修行者面对的挑战与困难。
次句“无端商校泼文书”,进一步深化了前一句的意象,将修行过程中的繁琐事务比作“泼文书”,即不计其数、难以处理的文书,象征着修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杂务和琐事,这些都可能成为修行的干扰。
第三句“灼然拄杖能行令”,转而赞扬了修行者手中的“拄杖”——即法器或象征性的工具,它能够指引方向,赋予力量,使修行者能够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道路。这里的“灼然”形容拄杖的明亮与清晰,寓意着修行者通过智慧与坚定,能够洞察真理,指引自己前行。
最后一句“不到丰干放过渠”,则以丰干和尚的故事作为结尾,丰干是禅宗的一位高僧,传说他能够预知未来,帮助众生。这句话意味着即使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放过渠”),只要坚持不放弃(“不到丰干”),最终都能得到智慧的指引,克服困难,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觉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巧妙地融合了禅宗的智慧与修行的哲理,鼓励读者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通过智慧的引领,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