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更观云入山,心与境同熟全文

更观云入山,心与境同熟

出处:《次韵叔父俗罢
宋 · 苏过
黄门昔万机,下士勤握沐。
今已与世疏,雅志追沂浴。
丹田有宿火,如比阳来复。
辘轳自转水,离坎俱实腹。
谪居使事乏,惟喜薪水足。
时濯西风尘,一寓归鸿目。
勿惊髀肉少,衣褐真怀玉。
明镜虽无垢,新苗良待沃。
雨馀餐岩岫,露重膏松竹。
更观云入山,心与境同熟
珍重耆城言,妙解何须读。
洁香非外求,清净常返瞩。
物初信可游,傥来非所卜。
益师庄叟言,养生贵缘督。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过创作,名为《次韵叔父俗罢》。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界的感悟。

首句“黄门昔万机,下士勤握沐”以黄门比喻繁忙的政务,下士则指勤于沐浴的官员,暗示过去忙碌的生活状态。接着,“今已与世疏,雅志追沂浴”表达了诗人如今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丹田有宿火,如比阳来复”运用象征手法,将内心的热忱比作永不熄灭的火焰,如同太阳之复升,寓意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接下来,“辘轳自转水,离坎俱实腹”通过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如同水井中的辘轳自转不息,离卦和坎卦的结合象征着阴阳和谐。

“谪居使事乏,惟喜薪水足”反映了诗人对于谪居生活的态度,虽然事务繁多,但内心感到满足,特别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快乐感到欣慰。“时濯西风尘,一寓归鸿目”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

“勿惊髀肉少,衣褐真怀玉”通过对比髀肉减少和穿着粗布衣裳却内心充实,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远胜物质的奢华。“明镜虽无垢,新苗良待沃”以明镜比喻心灵的纯净,新苗需要雨水滋润,象征着心灵的成长需要不断的滋养。

“雨馀餐岩岫,露重膏松竹”描绘了雨后山间清新宜人的景象,露水滋润着松竹,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更观云入山,心与境同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心境如同山中云雾,相互融合,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珍重耆城言,妙解何须读”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理解,认为真正的智慧无需文字记载,而是源自内心的领悟。“洁香非外求,清净常返瞩”强调了内心的纯洁和宁静是内在的追求,而非外界的物质给予。

最后,“物初信可游,傥来非所卜”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变化无常的态度,认为应该相信事物的本性,而不要对未来过于预测或忧虑。“益师庄叟言,养生贵缘督”引用了庄子的思想,强调了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