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全文

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
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
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
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

鉴赏

这首诗由元好问创作,是《汴禅师自斲普照石为研以诗见饷为和二首》中的第二首。元好问是中国金末元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与情感,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中“点化铅仍见,坚凝铁易穿”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普照石比作经过点化的铅,即使坚硬如铁也能轻易穿透,寓意着普照石的质地非凡,能够超越常物。接下来,“何年埋朽壤,此日睹青天”则描绘了普照石从深埋地下到被发现的转变过程,象征着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与升华。

“古色秋烟重,哀音夜雨悬”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普照石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韵味与价值。而“有刀堪切玉,是镜不名砖”则进一步强调了普照石的珍贵与独特,如同可以切割美玉的宝刀,又如能映照真我而不误认的明镜。

“佛荫沦空劫,书林结后缘”表达了对普照石所蕴含的深厚佛教文化意义的敬仰,以及它在知识与智慧领域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禅河一勺水,更拟就师传”则寄寓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珍贵之物传承下去的愿望,如同从禅河中汲取的一勺清水,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来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普照石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物质上的独特与珍贵,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与哲学思考,体现了元好问对于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