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自来还自去,江山疑是又疑非
出处:《留别诸友》
明 · 陈献章
台书春晚下渔矶,中岁行藏与愿违。
鸥鹭自来还自去,江山疑是又疑非。
难将寸草酬萱草,且著鹑衣拜衮衣。
但得圣恩怜老母,满船明月是归时。
鸥鹭自来还自去,江山疑是又疑非。
难将寸草酬萱草,且著鹑衣拜衮衣。
但得圣恩怜老母,满船明月是归时。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留别诸友(其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境和情感寄托。首句“台书春晚下渔矶”,写诗人春日傍晚收到书信,决定离开渔矶,暗示着生活的转变。次句“中岁行藏与愿违”表达了诗人中年时的无奈与志向未能如愿的感慨。
第三句“鸥鹭自来还自去”,以鸥鹭自由自在的生活比喻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接下来的“江山疑是又疑非”,通过江山景色的变换,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难将寸草酬萱草”一句,借“萱草”象征母亲的养育之恩,表达诗人无法以实际行动报答母爱的愧疚。而“且著鹑衣拜衮衣”则写出诗人穿着简朴,却仍对尊贵者表示敬意,反映出他的谦逊和对权势的淡泊。
最后两句“但得圣恩怜老母,满船明月是归时”,诗人以圣恩喻指皇帝的恩典,只要能保得母亲安康,即使漂泊在外,满载明月归乡也是最大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又有对亲情的深深挂念,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