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
出处:《题俞舜俞墨梅》
宋 · 王质
杨无咎,透梅肝胆入梅心。
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
大江之西出二士,长淮以北屈两指。
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
所恨俞子不同载,至今心系吴江湄。
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
所恨俞子不同征,至今梦绕襄山畔。
百尺卷雪楼,十顷黄龙州。
此地遇俞子,此时逢孟秋。
巽二滕六皆未集,广寒宫中暗窃来相投。
一枝两枝虽不多,千林红紫无若何。
七尺八尺抑何短,万里莽苍亦云满。
赠尔一则语,收却万年功。
真梅蕴在磊块胸,幻梅流出精明瞳。
溟濛摸索未有睹,惨淡经营何所从。
中庸大学松斋绎几转,楞严圆觉竹几翻数卷。
他时相逢江路傍,茫茫江月梅花香。
但见梅花普照眼,不为梅花空断肠。
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
大江之西出二士,长淮以北屈两指。
吾尝菁村山中饱玩玉葳蕤,十里五里无他枝。
所恨俞子不同载,至今心系吴江湄。
吾尝竹山道上烂看蜡凌乱,三程两程行不断。
所恨俞子不同征,至今梦绕襄山畔。
百尺卷雪楼,十顷黄龙州。
此地遇俞子,此时逢孟秋。
巽二滕六皆未集,广寒宫中暗窃来相投。
一枝两枝虽不多,千林红紫无若何。
七尺八尺抑何短,万里莽苍亦云满。
赠尔一则语,收却万年功。
真梅蕴在磊块胸,幻梅流出精明瞳。
溟濛摸索未有睹,惨淡经营何所从。
中庸大学松斋绎几转,楞严圆觉竹几翻数卷。
他时相逢江路傍,茫茫江月梅花香。
但见梅花普照眼,不为梅花空断肠。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质创作,名为《题俞舜俞墨梅》。诗中通过描述与友人俞舜俞共同赏梅的经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首句“杨无咎,透梅肝胆入梅心”,以杨无咎为例,生动描绘了深入理解梅花精神的过程,暗示了诗人与俞舜俞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接着,“俞舜俞,刳梅皮骨到梅髓”进一步强调了俞舜俞对梅花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将赏梅提升至精神层面的探讨。
诗中提到二人曾一同在山中赏梅,竹山道上观梅,展现了赏梅的不同场景和心境。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未能同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思念。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特定地点(百尺卷雪楼、十顷黄龙州)与俞舜俞相遇的情景,以及在孟秋时节,广寒宫中梅花的神秘降临。通过“一枝两枝虽不多,千林红紫无若何”的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高洁品质。
最后,诗人赠予俞舜俞一则语:“赠尔一则语,收却万年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俞舜俞赏梅技艺的高度评价,也寓意着对友情和艺术追求的永恒价值的肯定。通过引用《中庸》、《大学》、《松斋绎》、《楞严圆觉》等儒家经典,进一步深化了对梅花精神的理解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学识和文化修养。
整首诗以赏梅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观、友情、艺术追求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