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兮吹玉箫,音婉转兮思寥寥
出处:《听何与洁吹箫》
明 · 韩上桂
若有人兮吹玉箫,音婉转兮思寥寥。
临高台兮几弄,逐丹霞兮上飘。
哀响入微兮意未已,激流风兮杳不知其所止。
松韵高岩兮泉流涧底,漱冰肠兮洗烦耳。
东家戍妇兮泪沾衣,西家荡子兮行不归。
何处箫声绕长怨,霜露凛凛侵人肌。
听之一曲犹未罢,中绝复起兮缭绕梁榭。
无恨怨兮早朝,最好动人兮清夜。
夜既阑兮香既残,拥云髻兮约双环。
秦嬴已去不复返,徒有凤曲留人间。
临高台兮几弄,逐丹霞兮上飘。
哀响入微兮意未已,激流风兮杳不知其所止。
松韵高岩兮泉流涧底,漱冰肠兮洗烦耳。
东家戍妇兮泪沾衣,西家荡子兮行不归。
何处箫声绕长怨,霜露凛凛侵人肌。
听之一曲犹未罢,中绝复起兮缭绕梁榭。
无恨怨兮早朝,最好动人兮清夜。
夜既阑兮香既残,拥云髻兮约双环。
秦嬴已去不复返,徒有凤曲留人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吹箫者的音乐艺术,以及它在不同人心中的影响。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的美妙与情感的深邃。
首先,诗人以“若有人兮吹玉箫”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世界。接着,“音婉转兮思寥寥”,音乐的旋律悠扬,引人深思。随后,诗人描述了音乐随风飘扬,仿佛与自然界的松韵、泉水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氛围。
然而,音乐所引发的情感并非全是宁静的。诗中提到“东家戍妇兮泪沾衣,西家荡子兮行不归”,暗示音乐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音乐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
“何处箫声绕长怨,霜露凛凛侵人肌”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即使在寒冷的霜露之夜,音乐依然能穿透寒冷,触及人心。这不仅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最后,“夜既阑兮香既残,拥云髻兮约双环。秦嬴已去不复返,徒有凤曲留人间。”这一部分表达了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但其留下的美好记忆却如同凤凰之曲,永远留在人间。这里不仅赞美了音乐的永恒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吹箫者音乐的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在不同情境下所激发的情感共鸣,以及其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