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全文

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

出处:《齐鲁
宋 · 刘攽
齐鲁大儒师,专门盛章句。
应物非己长,何以责成务。
乃其忠孝心,足以事君父。
不如商利徒,反道趋诡遇。
剥床以及肤,泉货山岳聚。
赐金称百斤,封邑成千户。
若无天事变,岂不厚且固。
商鞅既诛夷,桑羊亦刀锯。
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儒家学者与商人,探讨了忠诚与功利之间的选择。诗人刘攽在《齐鲁》中,首先描绘了大儒师专注于经典学问的形象,强调他们虽非擅长应世,但其忠孝之心足以奉事君父。接着,诗人将这种纯粹的道德追求与追求财富和权力的商人进行对比,指出后者虽然能积累大量财富,甚至获得高官厚禄,但这种成功建立在违背道德的基础上,缺乏长久稳固的基础。

诗人通过“剥床以及肤”这一形象的比喻,暗示了商人的财富积累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如同剥去木床的表面,最终会触及本质。而“泉货山岳聚”则生动地描绘了商人财富的累积,如同山岳般庞大。同时,“赐金称百斤,封邑成千户”更是夸张地展现了商人在政治上的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物质和地位的奖励。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他进一步指出,这样的成功并非没有代价,最终可能会像商鞅和桑羊一样,因违背道德原则而遭受惩罚。“商鞅既诛夷,桑羊亦刀锯”这两句,明确指出了历史上的例子,强调了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结束,寄语那些身着儒服的读书人,希望他们能够坚守道德,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道德与功利之间的抉择,以及个人行为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