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
出处:《辨渊明诗》
宋末元初 · 方回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东洋。
赋寿何能远,衔冤未始忘。
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
轻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详。
赋寿何能远,衔冤未始忘。
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
轻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微禽:小型鸟类。移:搬运。
木石:树木和石头。
塞:堵塞。
东洋:东海。
赋寿:赋予寿命或长生的愿望。
何能:怎能。
远:遥远。
衔冤:怀有冤屈。
起脾:突发的脾气或情绪。
讹:错误地。
越婢:越国的婢女,这里比喻错误的信息。
澎浪:汹涌的海浪。
彭郎:可能指彭浪屿或神话中的彭祖。
轻改:轻易改动。
刑天:神话中的战神,以头颅为武器。
字:文字。
于文:在文字中。
恐:恐怕。
详:详细。
翻译
小鸟搬运木石,想要堵住东海的波涛。赋予长寿的愿望多么遥远,但冤屈从未被遗忘。
兴起的脾气像误传的越女,海浪翻腾如同彭郎的名字。
轻易改动刑天的字眼,在文字中恐怕不够详尽。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功名难以持久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体会。
"微禽移木石,欲以塞东洋。" 这两句设立了一种宏大的画面,借用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壮举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比巨大力量与自然力的较量,暗示了人类的渺小和努力的有限性。
"赋寿何能远,衔冤未始忘。"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感,他对于生命无常和个人的不公遭遇怀有深深的忧虑和怨恨。
"起脾讹越婢,澎浪转彭郎。" 这两句语言古奥,运用了一些难以捉摸的词汇,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许是对某种历史事件的隐喻。
"轻改刑天字,于文恐未详。" 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字以及历史记录的态度。他可能在担忧着即使是最为神圣不可触碰的事物,也可能被轻易更改,从而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整首诗展现出诗人的深邃情怀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是一篇充满哲思与历史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