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无地与狂澜,到处浮屠到处山
出处:《定山和老痴韵》
明 · 庄昶
斯文无地与狂澜,到处浮屠到处山。
世有异端终自惑,道无孟子托谁闲。
风光冉冉聊随伴,今古寥寥只腼颜。
安得从人南海上,太虚归后便东还。
世有异端终自惑,道无孟子托谁闲。
风光冉冉聊随伴,今古寥寥只腼颜。
安得从人南海上,太虚归后便东还。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对道德伦理的坚守。首句“斯文无地与狂澜”描绘了在混乱的社会中,真正的文化与道德难以立足的现状,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找不到一片平静之地。接着,“到处浮屠到处山”则以自然景观比喻社会环境,暗示无论走到哪里,都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人性和环境。
“世有异端终自惑,道无孟子托谁闲”两句,揭示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错误观念最终会误导人们,而真正的道德准则似乎无人能承担传播之责。这里巧妙地将孟子作为道德权威的象征,强调了在道德教育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风光冉冉聊随伴,今古寥寥只腼颜”表达了诗人面对世态炎凉,只能随波逐流,但内心仍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最后,“安得从人南海上,太虚归后便东还”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之所,回归自然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于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