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素琴随处好,江淹别赋向人鸣
出处:《次江太守留别韵二首》
明 · 江源
五马翩翩出帝京,马头红日万山明。
才攀杨柳何边别,便忆梅花岭外情。
赵抃素琴随处好,江淹别赋向人鸣。
诗成我后怜才涩,和得阳关第几声。
才攀杨柳何边别,便忆梅花岭外情。
赵抃素琴随处好,江淹别赋向人鸣。
诗成我后怜才涩,和得阳关第几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京城分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友情的珍视。首句“五马翩翩出帝京”,以“五马”象征高官出行的威仪,形象地展现了友人离开京城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壮丽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马头红日万山明”,则通过红日映照下的群山,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景象,使画面更加生动。
接下来,“才攀杨柳何边别,便忆梅花岭外情。”这两句运用了典型的送别意象——杨柳与梅花,分别代表了离别与思念。攀折杨柳是古人送别的传统,而梅花则常被用来寄托远方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两种意象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思念。
“赵抃素琴随处好,江淹别赋向人鸣。”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赵抃,宋代名臣,以清廉著称,此处或暗喻友人品格高洁;“素琴”则象征着高雅的音乐艺术,暗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江淹,南朝文学家,以《别赋》闻名,此处借以表达离别时的感慨。这两句诗通过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最后,“诗成我后怜才涩,和得阳关第几声。”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思不济的自谦,以及对友人才华的钦佩。同时,也借用了“阳关三叠”的典故,即送别曲《阳关三叠》,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哀婉与深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刻的情感,既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又蕴含了对未来的深深思念,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