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全文

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

出处:《送林子中知成都
宋 · 孔武仲
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
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
太守时之豪,学博文章工。
人事未称遂,崎岖已巴东。
公年方六十,皎皎头如童。
不服何首乌,自有夜气充。
丹田芙蕖开,馀光发形容。
推此见治民,亦与治身同。
以静镇浮躁,以仁苏疲癃。
一夫无向隅,四野常年丰。
间出作遨头,伐击鼓与钟。
远民生爱敬,有古循吏风。
岂止招学徒,区区继文翁。

拼音版原文

ānshānhēijīngchuíhóng

wènyuǎnshuídāngxíngtàishǒulínshǔzhōng

tàishǒushízhīháoxuéwénzhānggōng

rénshìwèichēngsuìdōng

gōngniánfāngliùshíjiǎojiǎotóutóng

shǒuyǒuchōng

dāntiánkāiguāngxíngróng

tuījiànzhìmínzhìshēntóng

jìngzhènzàorénlóng

xiàngchángniánfēng

jiānchūzuòáotóuzhōng

yuǎnmínshēngàijìngyǒuxúnfēng

zhǐzhāoxuéwénwēng

注释

鞍马:战马。
旌旗:旗帜。
太守:地方长官。
蜀中:四川地区。
人事:人事变动或政事。
崎岖:道路不平,比喻人生艰难。
巴东:古代地名,今重庆东部地区。
皎皎:洁白明亮。
何首乌:传统中药,据说能乌发。
丹田:人体腹部中心,象征内力或生命力。
遨头: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代称。
循吏:遵循法度、廉洁奉公的官吏。
文翁:西汉时期四川地区的教育家。

翻译

战马覆盖着黑山,旗帜垂挂在广阔的原野上。
询问远方谁能前行,太守正莅临蜀地之中。
这位太守是当时的豪杰,学问广博文章精工。
人事尚未尽如人意,他在崎岖的巴东已历艰辛。
他年纪刚满六十,却依然头发洁白如童。
他不服用何首乌,内心自有一股清气充盈。
他的内丹如荷花盛开,余晖映照他的容貌。
由此看出他治理百姓,也如同修养自身。
以静制动,以仁心抚慰疲惫,
让每个角落的人都不再孤单,四方田野年年丰收。
他偶尔会外出巡游,敲击鼓钟鼓舞人心。
百姓对他充满爱戴和尊敬,展现出古代良吏的风范。
他不只是招揽学生,更是继承了文翁的教育精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临行前夕的场景和心境。开篇“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两句,营造出一幕宏伟壮观的送别图景,军马聚集、旗帜飘扬,显示了太守的地位与权威。

接着“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表明诗人对太守即将赴任之地——蜀中的关切。太守被描绘为一位学识渊博、文章精工之人,其“公年方六十,皎皎头如童”则突显出其精神状态的矍铄与外表的青春。

在“不服何首乌,自有夜气充。丹田芙蕖开,馀光发形容”中,诗人通过对太守内修功夫的描写,显示了他对养生之道的精通和对生命力的珍视。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养生、修身的重视。

接下来的“推此见治民,亦与治身同。以静镇浮躁,以仁苏疲癃”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守治理之道的期待和信任,将其治理国家的智慧比作于个人修养身心,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一夫无向隅,四野常年丰。间出作遨头,伐击鼓与钟”则描绘了一位太守带来的和平与繁荣,以及他在军事上的英明决策和行动。

最后,“远民生爱敬,有古循吏风。岂止招学徒,区区继文翁”表达了诗人对太守深受百姓爱戴的赞赏,并且认为其不仅能吸引学者,更有可能延续文人的精神遗产。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和场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于治理与养生哲理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太守品德、才华及政绩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