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不作君谟逝,儒雅风流孰继之
出处:《赠蔡庸言先生》
清末民国初 · 祝廷华
中郎不作君谟逝,儒雅风流孰继之。
一脉西山绵坠绪,六经太学宝残碑。
性耽山水不谐俗,家有丘园常自怡。
羡煞耒阳鱼网纸,几时求得写新诗。
一脉西山绵坠绪,六经太学宝残碑。
性耽山水不谐俗,家有丘园常自怡。
羡煞耒阳鱼网纸,几时求得写新诗。
鉴赏
此诗《赠蔡庸言先生》由清末近现代初的祝廷华所作,通过对蔡庸言先生的赞誉,展现了其在儒雅风流、性耽山水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首联“中郎不作君谟逝,儒雅风流孰继之”,以“中郎”和“君谟”分别指代蔡邕和苏轼两位文坛巨匠,表达了对蔡庸言先生在儒雅风流方面继承传统、独树一帜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蔡庸言先生逝世的惋惜之情。
颔联“一脉西山绵坠绪,六经太学宝残碑”,将蔡庸言先生比作西山之脉,寓意其学问渊源深厚,如同六经之学在太学中的珍贵遗存,强调了他在学术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颈联“性耽山水不谐俗,家有丘园常自怡”,描绘了蔡庸言先生热爱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家中环境的幽静与雅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品味和追求。
尾联“羡煞耒阳鱼网纸,几时求得写新诗”,以“耒阳鱼网纸”比喻蔡庸言先生的才华横溢,表达了诗人对其创作能力的钦佩,并期待能有机会欣赏到蔡庸言先生的新作,进一步体现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蔡庸言先生在学术、生活乃至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采,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