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出处:《过伏龙祠》
宋 · 陈造
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过伏龙祠》,主要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首句“蜀栈荆江志未酬”描绘了蜀道艰险与荆江波涛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壮志未酬的遗憾。次句“两京直拟笑谭收”则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提及两京(长安、洛阳)的收复,暗含对前朝功绩的肯定。
第三句“仅容孱后存酅祀”指出即使在艰难时期,国家仍勉强维持着君主的存在,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第四句“谁遣东吴解魏仇”借东吴与魏国的历史恩怨,暗示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解。
第五、六句“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批评了治国策略的不足,认为对抗敌人不应仅凭权谋,而应遵循法度,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上贤臣谯周未能提供正确谋略的惋惜。
最后一句“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描绘了伏龙祠上空弥漫的烟霭,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愤怒情绪的持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的景象,寓言式地揭示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理想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