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出处:《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长河界破东南天,怒涛日夜如奔川。
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
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
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
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
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
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
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
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
拼音版原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黄河之景,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开篇即以“长河界破东南天”、“怒涛日夜如奔川”勾勒出黄河横空而过、气势汹涌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黄河之雄浑的感受。
接着,“此行适逢七月夕,妖氛散作空中烟”表明诗人在七月初七这天夜里渡过黄河,这时节与景象交织,显得神秘而又有些许超自然。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也被融入其中,增添了几分仙境般的意境。
“扬帆一纵万里目,身世恍若槎中仙”则表达了诗人乘风破浪、胸怀壮志的豪情,同时也透露出超然物外的逸趣。
“仰看银河忽倒泻,月明风露何娟娟”一句,则是对黄河夜景的描写,月光下波光粼粼,既美丽又增添了几分神秘。
“狂来拔剑斫河水,欲与祖逖争雄鞭”表达了诗人激昂的情感和超越前人的壮志,而后文“扣舷把酒酹河伯,低头细看河清涟”则显得平静而敬畏,两者交织出一份对自然力的尊重。
末尾的“平生此怀具已久,到此欲说空回旋。嗟予不晓神灵意,咫尺雷雨心茫然”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的情感积累和在面对大自然时内心的复杂变化,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无知与敬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黄河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激越的情感、壮阔的胸襟以及对自然神灵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