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常时两衙退,暂憩一轩息全文
峨峨凤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滥觞,渐大乃穿石。
灵苗荫荼槚,宝气近金锡。
毖彼渊源长,兹惟云雾液。
人传煮茗奇,味与中泠敌。
陆生不到此,云谁能赏识。
牙城据冈峦,旧井皆卤泻。
先时属经营,曾未致点滴。
及此川谷盈,空为畎浍积。
我昨寻胜游,偶见为心恻。
料工度山原,举步过门戟。
水道兹可行,面势正相直。
剪裁竹千竿,接联笕万尺。
派别起中阿,架空逾下稷。
不及浃旬间,已到堂皇侧。
吐溜始涓涓,循除俄㶁㶁。
盈科殊未止,过颡非用激。
公堂及燕寝,股引各疏脉。
何期南涧流,近在使君宅。
日用助烹爨,岁储供醴醳。
冬春虽暂竭,秋夏多馀沥。
一支出横廊,通衢见勿幕。
众器竞挹?,万口得盥涤。
无愧抱瓮人,幸宽挈壶役。
尝闻武林都,素号蓬瀛国。
非才叨长临,愒日苦諠剧。
湖山空在望,车马难屡历。
阻听潺湲声,谩怜苍翠色。
自得飞泉来,顿觉烦襟释。
常时两衙退,暂憩一轩息
环流随启处,玉音闻几席。
尘土汨以消,形容清可觌。
谁知簿领中,有此山林适。
若非仕江乡,何由见奇迹。
智者必乐水,君子以观德。
岂徒狎而玩,宁嗟渫不食。
良嘉上善功,所至为利泽。
兹泉虽未大,其用已为益。
犹有膏润资,更期酾导力。
来哲倘不遗,庶几成远绩。

注释

峨峨:高大的样子。
腋:山腰。
滥觞:开始,初始。
穿石:穿透石头。
灵苗:指神妙的泉水。
宝气:光泽,比喻灵气。
金锡:金属,比喻珍贵。
毖:谨慎对待。
渊源:水源。
云雾液:形容泉水如云雾般滋润。
茗:茶。
中泠:古代著名的泉水。
牙城:古城,古代官署。
卤泻:盐碱水流出。
经营:筹划管理。
点滴:少量的水。
川谷盈:山谷充满水。
畎浍:田间的小沟渠。
胜游:美好的游览。
心恻:内心悲痛。
门戟:官署大门上的装饰物。
水道:引水路线。
面势:地形。
剪裁:设计,规划。
笕:引水槽。
阿:山脊。
稷:古代的一种谷物,此处代指地面。
浃旬:十天。
堂皇:宏伟,壮观。
涓涓:水流细小的声音。
循除:沿着台阶。
盈科:水流满溢。
激:猛烈冲击。
燕寝:私室,内室。
疏脉:分散的水流。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烹爨:烹饪。
醴醳:祭祀用的酒。
抱瓮人:古代汲水的人。
武林都:杭州的别称。
諠剧:喧闹。
车马:代指出行。
潺湲:流水声。
簿领:官府文书。
仕江乡:在江南做官。
智者:聪明的人。
渫:清澈。
膏润:滋润,肥沃。
酾导:疏导,引导。
哲:贤明的人。
庶几:或许,大概。

翻译

巍峨的凤凰山,山腰涌出泉水。
起初水量微小,只能浅浅流淌,渐渐增大后能穿透石头。
神妙的泉水滋养着茶树和槚树,灵气逼人,接近金锡般的光泽。
这源泉深远且长久,犹如云雾般滋润万物。
人们传说这里的泉水煮茶奇妙,味道能与中泠泉水媲美。
陆羽未曾到此,又有谁能够真正欣赏它的美呢。
古城占据山岗,旧有的井都已干涸,不再有水流出。
过去这里曾精心经营,却未能得到点滴之水。
如今山谷丰盈,泉水却只能积聚在沟壑中。
我日前寻找美景,偶然发现此景令人心痛。
推测工匠测量山岭,走过大门时并未留意到这眼泉。
水路从此畅通,地形正对官署。
设计了上千根竹子的管道,连接万尺长的引水槽。
支流从中部山脉升起,跨过下方的稷地。
短短十几天,泉水已流至堂皇之地。
水流开始涓涓细流,随后逐渐汹涌澎湃。
满溢的水不止于沟渠,不会猛烈冲击堤岸。
公堂和卧室都能受益,水流分出不同的路径。
没想到南边的涧水,就靠近知府官邸。
日常烹饪和储备酒水都依赖它,即使冬季也会有剩余。
一条横廊外的泉流,大道上也能清晰可见。
各种器皿争先取水,万人得以洗涤。
我无需愧对抱瓮之人,庆幸能轻松管理这眼泉。
听说杭州素有‘蓬瀛国’之称,
我才能在此任职,但日程繁忙,难以常去湖山。
只能遥望湖光山色,驾车马难再频繁造访。
无法聆听潺潺流水,只能怜惜那翠绿的景色。
自从有了这眼泉,烦恼的心情顿时舒缓。
退朝后,我在小轩稍作休息,
环顾四周,泉水声如玉音,洗涤心灵。
尘土因水而消散,身心清爽。
想不到官署之中,竟有如此山林之趣。
如果不是在江南做官,怎能见到这样的奇观。
智者喜爱水,君子以此观察品德。
岂止是游玩,更是滋养万物。
这是上善之举,所到之处皆带来利益。
虽然泉水不大,但已带来益处。
仍有润泽之力,期待未来能更好地引导利用。
希望未来的贤者能继续珍惜,或许能成就长远的功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描绘了一处隐藏于峨峨凤凰山中的泉水,历经曲折得以引出并服务于州府的过程。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泉水从微小溢出到逐渐壮大,穿过岩石,滋养茶树和金锡般的光泽,以及最终被巧妙引至公堂和私室,成为日常生活的宝贵资源。诗人赞美了泉水的清澈甘甜,以及它带来的宁静与宜人环境,感叹自己能在此繁杂政务中享受到山林之趣,认为这得益于明智的疏导工程。诗中还表达了对贤能者的期待,希望泉水的益处能够持续长远,体现了作者对于水利建设的重视和对于自然智慧的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