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
此道不可传,明珠徒暗投。
悟理贵力行,空闻岂真修。
市井多佳士,所识非王侯。
追呼马队中,君子之所羞。
营营竟何为,不肯归山丘。
所食不过饱,粗衣省多求。
日出荷锄去,日入濯清流。
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
精识与奇情,终古行当休。
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
宿雾隐高林,百里闻虎吼。
孰是圣人徒,而为吾道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淹留四十年,宵旦为人谋”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世间奔波,为他人谋划生活的状态,暗示了人生的不易和忙碌。接着,“此道不可传,明珠徒暗投”一句,以明珠比喻珍贵的知识或真理,强调了这些深奥的道理难以言传,容易被误解或忽视。
“悟理贵力行,空闻岂真修”则点明了领悟道理的重要性在于实践,仅仅听闻而不付诸行动,只是表面功夫,无法真正掌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深刻理解。
“市井多佳士,所识非王侯”表明诗人虽身处世俗之中,却并未与权贵阶层为伍,而是与众多贤士为伴,体现了他对真正价值的追求超越了物质和地位。
“追呼马队中,君子之所羞”一句,通过对比君子与世俗的差异,强调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坚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营营竟何为,不肯归山丘”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回归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所食不过饱,粗衣省多求”体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态度,不追求奢华,满足于基本需求。
“日出荷锄去,日入濯清流”描绘了诗人日常劳作与休息的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则说明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精识与奇情,终古行当休”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情感的珍视,以及对它们最终将被遗忘的感慨。“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以峄阳的孤桐和火堆下的同类,象征了诗人对独特个性和价值的坚持。
“宿雾隐高林,百里闻虎吼”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世间的喧嚣与挑战。“孰是圣人徒,而为吾道忧”则表达了诗人对真正圣贤的追寻,以及对传播正道的忧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