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写秋山,秀色如可食
何人写秋山,秀色如可食。
天河露下秋汉白,挹露磨空洗秋色。
炯如洞庭水浸青芙蓉,倒影天光湛空碧。
又如飞龙天外来,鳞鬣森森插霜戟。
远屿瀰茫隔烟浦,冷云湿翠愁痕古。
便从海上访三山,又恐征帆迷处所。
若耶溪,在何处,归去来,山中住。
道逢仙人紫绮冠,指点丹崖是征路。
寄书松竹问平安,莫嫌老子来迟暮。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题从子伦画山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秀美,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憧憬。
首句“我本山中人,颇有爱山癖”,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倾向,他自认为是山林中的人,对山有着深深的热爱。接下来,“何人写秋山,秀色如可食”一句,将山的秀美比作可以食用的美味,形象地表达了山色的诱人与美丽。
“天河露下秋汉白,挹露磨空洗秋色”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景象,露珠在阳光下闪烁,仿佛银河之水倾泻而下,洗净了山间的秋色,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炯如洞庭水浸青芙蓉,倒影天光湛空碧”则通过比喻,将山中的湖泊比作洞庭湖,湖面上倒映着青色的芙蓉花,天光映照,湖面碧绿清澈,展现出山水之美。
“又如飞龙天外来,鳞鬣森森插霜戟”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如同飞龙从天际而来,其鳞片和鬣毛在霜雪中显得格外鲜明,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气势。
“远屿瀰茫隔烟浦,冷云湿翠愁痕古”描绘了远处岛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冷云笼罩,翠绿的山色中带着一丝忧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便从海上访三山,又恐征帆迷处所”表达了诗人想要探访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愿望,但又担心迷失方向,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若耶溪,在何处,归去来,山中住”诗人询问若耶溪的位置,表达了想要回归山林,过上隐居生活的心愿。
“道逢仙人紫绮冠,指点丹崖是征路”在山间偶遇仙人,得到指引,似乎预示着诗人即将踏上寻仙之旅。
“寄书松竹问平安,莫嫌老子来迟暮”最后,诗人托松竹寄语,询问山中朋友的安好,并表示自己虽来得晚,但心意诚挚,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