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荒早闭宫思子,天远难为石望夫
出处:《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繁华如梦只须臾,妙相何堪问有无。
明月夜郎愁李白,飘风歧路泣杨朱。
台荒早闭宫思子,天远难为石望夫。
多少閒愁消不得,鲛人望海泪珠枯。
明月夜郎愁李白,飘风歧路泣杨朱。
台荒早闭宫思子,天远难为石望夫。
多少閒愁消不得,鲛人望海泪珠枯。
鉴赏
这首诗《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诗中描绘了落花的景象,借以抒发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句“繁华如梦只须臾”,开篇即以“繁华”与“梦”相喻,形象地表达了世间万物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特性,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不实。接着,“妙相何堪问有无”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虚幻感,提出对世间事物存在与否的疑问,暗示了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
“明月夜郎愁李白,飘风歧路泣杨朱”两句,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李白和杨朱引入,通过他们的情感体验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愁绪。李白在明月下或许会因孤独而愁,杨朱在歧路上可能因选择的艰难而哭泣,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不确定性的感慨。
“台荒早闭宫思子,天远难为石望夫”则通过古代故事,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这两句分别引用了“班婕妤思念汉成帝”的典故和“望夫石”的传说,表达了对亲人或伴侣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多少闲愁消不得,鲛人望海泪珠枯”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愁绪之深,甚至比传说中的鲛人望海而泣还要悲切。这里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触及了更广泛的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面对生命中的种种愁苦,人们往往难以找到彻底解脱的方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梦境、历史人物、古代故事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感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