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虽暖岂宜花,笑我此行真凿空
但知敲榜负佳辰,纵有芳菲难入梦。
起寻北郭新雨后,愁见西山含雪冻。
茅茨虽暖岂宜花,笑我此行真凿空。
向来洛下定真谱,只许姚花充物贡。
只今老病陪少年,驽骑何能追骏鞚。
便将花裓问天女,欲返田园寻二仲。
此花含笑我不言,且插一枝风帽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角:清晨的号角。官身:官员的身份。
敲榜:敲击榜单,指错过科举考试。
芳菲:芬芳的花朵。
北郭:城市北郊。
西山:西部的山脉。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凿空:空谈,无实际意义。
洛下:洛阳。
姚花:姚黄牡丹。
骏鞚:骏马的马鞍。
天女:神话中的仙女。
二仲:仲长统和仲长统,古代隐士。
风帽:带有风帽的头饰。
翻译
清晨的号角被春风吹过,每天官职都随着鸟儿的飞翔而移动。只知道错过了美好的时光,即使有芬芳花朵也无法入梦。
起身走向北城,雨后清新,却愁见西山积雪未融。
虽然茅屋温暖,却不适合花开,笑我这趟出行徒劳无功。
自古以来,洛阳就有定论,只有姚黄牡丹才能作为贡品。
如今老病缠身,只能陪年轻人,劣马怎能追上骏马的疾驰。
询问天女关于花事,想要回归田园寻找两位仲长兄。
这花含笑不语,暂且插一枝在帽上,仿佛加重了风的吹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日踏青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呜呜晓角春风送,日日官身随鸟动"两句,生动地捕捉了早春时节的景象和气氛,其中“呜呜”一词形容了清晨微弱的公鸡啼鸣声,传递出了一种淡淡的春意。"日日官身随鸟动"则是说作者每天都要跟随着鸟儿的飞翔去处理公务,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忙碌。
接着,诗人感叹"但知敲榜负佳辰,纵有芳菲难入梦",这里的“敲榜”指的是官员早晨击打木制的鼓板以示时刻的工作,而“负佳辰”则是在说作者总是错过了美好的时光。尽管春天万物复苏,花开满径,但这些美好都无法进入他的梦中,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忙碌和无奈。
诗人随后"起寻北郭新雨后,愁见西山含雪冻",表达了他在经过春雨后的北郊漫步,却看到西山依然覆盖着残雪,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照,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
紧接着"茅茨虽暖岂宜花,笑我此行真凿空"一句,诗人感慨于春天虽然气候温和,但这并不适合他自己去赏花游玩,他的出行似乎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带有一种无奈和空虚。
在下一段中,"向来洛下定真谱,只许姚花充物贡",诗人提到了过去在洛阳(古都)定下的美好传说,仅有姚黄色的牡丹被允许作为贡品,这里可能是对现实中的功名利禄的讽刺。
随后"只今老病陪少年,驽骑何能追骏鞚"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与年轻时相比,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活跃和有力量去追逐那些远大的目标。
最后两句"便将花裓问天女,欲返田园寻二仲。此花含笑我不言,且插一枝风帽重",诗人似乎在向仙女询问关于牡丹的秘密,并表达了想要回归田园生活去追寻两位古代隐逸(指孔子弟子颜回、闵子骞)。"此花含笑我不言"则是对牡丹之美的赞叹,而"且插一枝风帽重",则是在表现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带入自己的生活中。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富贵的淡漠,以及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