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合常在夜,青灯照书诗
自吾得逢原,知子更不疑。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
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
鸡鸣入省门,朱墨来纷披。
含意不自得,强颜聊尔为。
会合常在夜,青灯照书诗。
往往并衾语,至明不言疲。
悤悤舍我去,使我当从谁。
送子不出门,我身方羁縻。
我心得自如,今与子相随。
随子至湖上,逢原所尝嬉。
想见荷叶尽,北风卷寒漪。
已怀今日愁,更念昔日悲。
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逢原:友人名。未熟:不成熟。
子:你。
相知:相互了解。
吾:我。
逢原:友人名。
更不疑:不再怀疑。
把手:携手。
湖上舟:湖边的小船。
望子:目送你。
归时:离去的时候。
茫然:突然。
分散:分离。
东南驰:向东南疾驰。
寥寥:寂静。
邂逅:偶然相遇。
鸡鸣:清晨。
省门:官府大门。
朱墨:公务。
纷披:纷繁。
含意:内心感受。
强颜:勉强笑对。
会合:相聚。
青灯:油灯。
并衾语:同床共语。
悤悤:突然。
使我:让我。
羁縻:束缚。
心得自如:心无拘束。
相随:陪伴。
逢原所尝嬉:逢原曾经嬉戏的地方。
荷叶尽:荷花凋零。
北风:寒冷的风。
漪:涟漪。
今日愁:今日的忧愁。
昔日悲:过去的悲伤。
镜中丝:镜中的白发,象征岁月流逝。
翻译
我还没成熟时,就已与你相识。自从遇见你,对你我再无疑虑。
携手湖边船,目送你归去时。
忽然间我们分离,各自向东南疾驰。
我在寂静的西城居住,期待与你偶然相遇。
清晨鸡鸣时进入官府,忙碌的公务纷繁而至。
内心深感不自在,勉强笑对这一切。
夜晚是我们常常相聚的时光,青灯下共读诗书。
我们常常同床共语,直到天明也不觉疲倦。
你突然离我而去,让我依靠何人。
送你出门,我却被束缚不能自由。
虽然我心如自由鸟,如今只愿伴你左右。
随你来到湖边,那是逢原曾嬉戏的地方。
想象荷花凋零,北风吹起寒冷的涟漪。
今日已有愁绪,更想起往日的悲伤。
我们的重逢又能怎样,只有镜中的白发作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的离别之情。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如湖上舟、东南驰、西城居等,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逢原时光的美好记忆,以及在分别后的寂寞和思念。
“逢原未熟我,已与子相知。”一开篇就点出了主题,表明虽然时间不长,但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已经深厚。这也为全诗的情感基调设定了一个温馨的起点。
“把手湖上舟,望子欲归时。”这里描绘了一幕温馨的画面,朋友在湖上的小舟上,诗人则站在岸边,手拉着船舷,眺望着即将离去的友人。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不舍之情。
“茫然乃分散,独背东南驰。”这两句转换了场景,从湖上到东南驰的荒凉地带,诗人的孤单与寂寞更加突出,通过对比强调了离别后的孤独感受。
“寥寥西城居,邂逅与子期。”这里提到了西城,即朋友所在的地方。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内容继续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日常生活中的不舍,如鸡鸣时分手、书桌上的朱墨,以及夜晚青灯下的会合等,这些细节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情怀。
“悤悤舍我去,使我当从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离去的无助与迷茫,仿佛在问自己,在这样一个孤独的世界里,还能依靠谁呢?
最后,“送子不出门,我身方羁縻。我心得自如,今与子相随。随子至湖上,逢原所尝嬉。”诗人选择了不送别,而是留在家中,内心的不舍和依恋化作了一种超越空间的精神追随。
整首诗通过对逢原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一个才子与朋友之间的情谊,这份情谊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