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全文

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

出处:《雨过前轩偶记
宋 · 刘敞
江南羁客怀乡墅,晓起前轩对零雨。
清波满目如鉴中,绕岸高松十馀树。
砌旁芳草似汀洲,巉岩殿角飞红楼。
沈光倒影入浪底,宛是若邪溪上头。
薄雾疏烟迷近远,水色谁能辨深浅。
忽惊谢去尘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辇。
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
眼前景致偶相同,岂异仙术游壶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雨后清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慨。开篇“江南羁客怀乡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身处异乡,心中常怀故乡之情。接着,“晓起前轩对零雨”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站在窗前,面对着细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清波满目如鉴中,绕岸高松十馀树”两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的水面比作镜子,反映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同时描绘了岸边高耸的松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接下来,“砌旁芳草似汀洲,巉岩殿角飞红楼”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不仅有水、树、草,还有岩石、宫殿和红楼,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展现出江南特有的风光。

“沈光倒影入浪底,宛是若邪溪上头”两句,诗人通过倒影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深度感,仿佛让人置身于若邪溪边,感受到水波的轻柔与光影的变化。随后,“薄雾疏烟迷近远,水色谁能辨深浅”则描绘了雨后薄雾缭绕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向往远方的自由,又留恋眼前的宁静。

最后,“忽惊谢去尘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辇”两句,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既有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也有对京城繁华的无奈。而“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则通过一个虚构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情绪,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