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传少陵钵,莫炷老僧香
应传少陵钵,莫炷老僧香。
俗眼无泾渭,从谁话肺肠。
感君韶濩耳,来听菊篱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美祖用元相韵以广后山之意读之汗下愧不自胜》(其一)中的片段。在诗中,诗人通过对比晋魏时期的诗歌风格与当代的诗歌发展,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精髓的传承与发扬的重视。
“晋魏分骚雅,诗流本日长。”这两句诗首先提到晋魏时期诗歌的高雅风格,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流派的不断演变和扩展。这里,“骚雅”指的是《楚辞》中的《离骚》等作品的高雅风格,而“诗流”则泛指诗歌的流派或风格。“本日长”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持续增长。
接下来,“应传少陵钵,莫炷老僧香。”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诗歌精神的传承。这里的“少陵”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他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视为诗歌艺术的典范。而“老僧香”可能象征着某种陈旧的传统观念或做法,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希望避免过度依赖传统,而应更多地关注并传承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遗产的态度。
“俗眼无泾渭,从谁话肺肠。”这两句诗则反映了社会上对于文化价值判断的模糊性,以及人们在面对复杂文化现象时的困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并欣赏传统文化之美的渴望,同时也对缺乏深刻洞察力的社会风气表示了忧虑。
最后,“感君韶濩耳,来听菊篱螀。”这两句诗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知音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中,“韶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常用来形容高雅的音乐或艺术;“菊篱螀”则是指秋天篱笆边的蝉鸣,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声音。这两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欣赏他所传达的深意,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知音与大众等多重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真正文化价值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