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将糖尤躁扰,解蒲投甑想骚然
出处:《糟蟹呈虞察院 其二》
宋 · 姜特立
祸成篝火最堪怜,蒯索寒芦更与编。
细剔膏苏付馋子,却吟醉骨属诗仙。
沉冥并作南柯梦,混沌谁开太极天。
闻道将糖尤躁扰,解蒲投甑想骚然。
细剔膏苏付馋子,却吟醉骨属诗仙。
沉冥并作南柯梦,混沌谁开太极天。
闻道将糖尤躁扰,解蒲投甑想骚然。
注释
篝火:夜晚燃烧的火堆,象征灾难或困苦。蒯索:枯萎的草茎,用于编织。
馋子:贪吃的人,这里可能指代他人。
诗仙:指代李白等擅长饮酒作诗的文人。
南柯梦:比喻虚幻的美梦或不切实际的幻想。
太极天: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本源概念,代表混沌未分的初始状态。
躁扰:形容因琐事或欲望而引起的纷乱。
解蒲:解忧的蒲草,这里比喻烦恼。
甑:古代炊具,类似今天的蒸锅。
骚然:形容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翻译
灾祸酿成的篝火最为可怜,用枯草和寒冷的芦苇编制哀歌。精心挑选油脂和香料,只为满足贪吃的人,而我醉中低吟,仿佛诗仙附体。
沉醉于梦境,如同南柯一梦,混沌未开的宇宙由谁来揭示真理。
听说有人用糖引发纷扰,我想象着把烦恼像解蒲扔进甑中,内心烦乱不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糟蟹呈虞察院(其二)》。诗中以"祸成篝火"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困境中的凄凉景象,篝火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困苦。接下来的"蒯索寒芦更与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凉气氛,比喻身处困境的人们不得不依靠微薄之物勉强度日。
"细剔膏苏付馋子,却吟醉骨属诗仙"两句,通过"膏苏"和"醉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渴望以及在逆境中仍保持诗情画意的心境。"沉冥并作南柯梦,混沌谁开太极天"则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迷茫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闻道将糖尤躁扰,解蒲投甑想骚然",通过"将糖"和"解蒲投甑"的动作,描绘出在艰苦环境中人们因生活琐事而心生烦躁不安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糟蟹为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