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天巧与天宜,雕锼焉用诗全文

天巧与天宜,雕锼焉用诗

宋 · 岳珂
天巧与天宜,雕锼焉用诗
冥鸿吾自爱,隐豹彼何知。
牧笛方堪听,胡笳不奈吹。
伤时烛之武,老矣不能为。

注释

天巧:自然的巧妙。
天宜:事物与自然相宜。
冥鸿:高飞的孤雁,比喻隐士。
隐豹:比喻不被世人理解的人。
牧笛:乡村牧童吹奏的笛子。
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管乐器,声音悲凉。
烛之武:春秋时期的老臣,以智勇退秦师。

翻译

自然的巧妙与适宜,雕刻又何必用诗歌来描绘。
我独爱那高飞的孤雁,但隐居的豹子又怎能理解我的情感。
悠扬的牧笛声正适合聆听,而激昂的胡笳声却难以忍受。
感叹时事如烛火般摇曳,虽然烛之武那样的人才已老去,无法再发挥作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作品,他以通判赵季茂的赠诗为灵感,写下这组十首诗中的第九篇。诗中,岳珂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欣赏,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天巧与天宜",诗人赞美大自然的巧妙与适宜,暗示艺术创作也应顺应自然之道,无需过多雕琢。"雕锼焉用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美无需过多文字修饰。

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冥鸿",孤独而高洁,暗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外界可能并不理解。"隐豹彼何知"则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坚守,即使他人不解也在所不惜。

"牧笛方堪听,胡笳不奈吹",通过对比乡村的牧笛声与边塞的胡笳声,传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时代的忧虑。诗人感叹,如烛之武那样的人才,在动荡的时代已经难以找到。

最后,"伤时烛之武,老矣不能为",诗人以烛之武自比,感叹岁月流逝,虽然有才,却已年老力衰,无法再为国家效力,流露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感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体现了岳珂在面对生活境遇和个人价值取向上的思考。